181-2460-7566

经验多多年行业检测经验,致力于解决客户疑难

Years of industry testing experience

立即咨询

GB/T 6394-2017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GB/T 6394-2017《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由国家质检总局于 2017 年 2 月 28 日发布,并于同年 11 月 1 日实施。该标准在中国标准分类中归属于 H24 金相检验方法,在国际标准分类中归属于 77.040.99 金属材料的其他试验方法 。它规定了金属组织平均晶粒度的表示及测定方法,对金属材料的研究与质量控制意义重大。

该标准适用于单相组织,经具体规定后,也可用于多相或多组元试样中特定类型的晶粒平均尺寸测定,部分组织形貌与金属组织相似的非金属材料也可参照使用,但仅适用于平面晶粒度测量,不适用于三维晶粒度。

标准中提供了三种主要测定方法。

1.比较法,即将试样显微组织与标准评级图对比,直接确定晶粒度级别数(G),适用于奥氏体钢、铝合金、铜合金等单相组织,操作简便,适合快速检测。例如在对铝合金进行日常检验时,通过制备金相试样(经抛光、用硝酸酒精溶液等腐蚀显示晶界),在 100× 显微镜下与标准图谱对比,即可快速选取匹配的 G 值 。

2.面积法,通过测量单位面积内的晶粒数(NA)来计算晶粒度级别数,公式为 G=(3.322logNA)−2.95,适用于晶粒尺寸不均匀或多相材料,需拍摄显微图像、使用图像分析软件统计晶粒数并计算 G 值,结果修约至 0.5 级 。

3.截点法,统计单位长度测试线与晶界的交点数(PL)来计算晶粒度级别数,公式为 G =(6.644logPL)−3.288,适用于高精度测量或自动分析系统。

在测定过程中,对试样的制备、检验参数选择、视场选择等均有详细要求。如在比较法中,明确了检验参数及视场选择和评级操作细节;面积法增加了矩形测量网的计算公式以及视场选择和计数准确性的方法;截点法修改并完善了内容,增加了各种计算公式 。对于非等轴晶粒、两相及多相晶粒评定,也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和要求。

与旧版相比,GB/T 6394-2017 增加了诸多术语定义,完善了试样热处理、制样等要求,对各测定方法的细节进行了补充,还增加了精度与偏差要求,以及晶粒度形成和显示方法、统计技术等附录内容,使标准更加科学、全面、实用 。

热门动态

百科科普

免费获取检测报价

一站式检测服务,让您无忧

服务咨询热线电话:181-2460-7566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