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460-7566

经验多多年行业检测经验,致力于解决客户疑难

Years of industry testing experience

立即咨询

NB/T 47013.5-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 5 部分:渗透检测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开口缺陷检测,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可检测材料涵盖钢铁、有色金属等,为各类承压设备在制造、安装、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

检测原理

渗透检测基于毛细作用原理。将含有色染料或荧光剂的渗透液施加于被检工件表面,渗透液在毛细作用下渗入表面开口缺陷中。去除多余渗透液后,涂覆显像剂,缺陷中的渗透液被吸附并显示出缺陷的形状、位置和大小,从而实现对表面缺陷的检测。

检测材料

1.渗透液:分为着色渗透液和荧光渗透液。着色渗透液通常为红色,在白光下可清晰显示缺陷;荧光渗透液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明亮荧光,检测灵敏度高。渗透液应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润湿性、清洗性及化学稳定性,不同类型的渗透液适用于不同检测环境和要求。

2.清洗剂:用于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要求既能有效清除渗透液,又不损伤工件和已渗入缺陷的渗透液。其清洗能力需与渗透液相匹配,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显像剂:能将缺陷中的渗透液吸附并显示出来。分为干式显像剂、湿式显像剂和快干式显像剂,根据不同检测条件和检测灵敏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显像剂。

检测工艺

1.预处理:检测前需对工件表面进行清理,去除油污、铁锈、氧化皮等杂质,确保表面清洁、干燥。必要时,对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以提高检测灵敏度。

2.渗透:将渗透液均匀施加于工件表面,保持一定时间,使渗透液充分渗入缺陷。渗透时间根据渗透液类型、工件材质、表面状态及缺陷性质等因素确定。

3.清洗:采用适当方法去除工件表面多余渗透液,注意避免过度清洗导致缺陷中的渗透液被带出,影响检测结果。

4.显像:施加显像剂后,缺陷中的渗透液被吸附并显示,观察显示痕迹,记录缺陷的位置、形状和尺寸。

5.后处理:检测完成后,及时清理工件表面残留的检测材料,防止对工件造成腐蚀或污染。

缺陷评定

1.缺陷显示分类:将缺陷显示分为相关显示、非相关显示和虚假显示。相关显示是由缺陷引起的显示,非相关显示由工件表面不平整、刻痕等非缺陷因素造成,虚假显示则因检测操作不当或检测材料污染导致。准确区分各类显示是正确评定缺陷的基础。

2.缺陷等级评定:根据缺陷的性质、尺寸和数量,按照标准规定的评定方法对缺陷进行等级划分。不同等级的缺陷对应不同的处理措施,为承压设备的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NB/T 47013.5 - 2015 通过对检测原理、材料、工艺及缺陷评定等方面的详细规定,为承压设备渗透检测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对保障承压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热门动态

百科科普

免费获取检测报价

一站式检测服务,让您无忧

服务咨询热线电话:181-2460-7566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