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9441-2021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发表时间:2025-08-05
访问量:
来源:中翔检测 分享:
适用范围与目的
该标准适用于铸态、正火态、退火态球墨铸铁的金相组织评定。通过规范金相检验方法,为球墨铸铁在不同生产阶段及应用场景下的质量把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助力相关行业确保产品质量与性能。
术语和定义明确
标准对涉及球墨铸铁金相检验的关键术语进行精准定义。例如,最大佛雷德直径(\(l_{m}\)),它描述的是石墨颗粒外缘轮廓上任意两点间的最大直线距离,这一参数在衡量石墨颗粒大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又如颗粒圆整度(\(\rho\)),通过公式\(\rho = 4A/\pi l_{m}^{2}\)计算得出,其中A为石墨颗粒面积,当\(\rho\geq0.60\)时,可判定该石墨颗粒为球形,这些定义为后续的金相检验及评定提供了统一且准确的概念基础。

球化率计算方法
球化率的计算在标准中有清晰规定,即球化率等于球形石墨颗粒(颗粒圆整度\(\rho\geq0.60\))的面积除以所有石墨颗粒总面积。这一计算方式直接关联到球墨铸铁的性能,球化率越高,铸铁的力学性能往往越好,尤其是韧性和延展性方面。
金相试样制备要求严格
在铸件上取样时,需精心避开铸件表面以及受激冷影响的区域,以此保证所取试样能真实反映铸铁整体的金相组织特征。整个制备过程严格按照 GB/T 13298 执行,在操作中要极力避免组织变化、石墨剥落以及曳尾现象,力求制备出表面光洁、无划痕的高质量金相试样,为后续准确检验创造条件。
检验规则细致
视场选取遵循随机原则,其直径或等效直径设定为 1.20mm ,并且可依据石墨颗粒大小对放大倍数进行适当调整,确保能清晰观察。检验球化率、石墨颗粒大小分级和石墨颗粒数量时,最少选取 5 个视场,且受检石墨颗粒总数量不得少于 500 个,以保证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检验磷共晶和碳化物含量时,则以含量最多的视场作为受检视场,这种针对性的视场选取规则提高了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多维度检验项目
标准设定了丰富且全面的检验项目。球化率分级共分 6 级,其中 1 级标准从旧版的≥95% 提升至≥98%,进一步提高了对球化质量的要求。石墨颗粒数、石墨颗粒大小、珠光体含量、磷共晶含量以及碳化物含量等都有明确的分级标准与对应的评级图,如石墨颗粒大小分为 6 级,按附录 G 中的评级图评定;珠光体含量分级符合表 3 规定,对应评级图为附录 H 中的图 H.1 等。这些详细的分级与评级图为金相组织的准确评定提供了直观且实用的参考。
检验报告规范
检验报告需涵盖标准编号、样品名称及特征描述、测定方法、检验结果、检验报告编号和检测日期、检验员和审核员等关键信息。若采用图像分析,还需注明软件名称和版本,保证报告的完整性与可追溯性,方便各方对检验结果进行准确解读与应用。
GB/T 9441 - 2021 通过对球墨铸铁金相检验各环节的详细规范,为球墨铸铁生产、质量控制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有力推动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