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26 - 2015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发表时间:2025-07-08
访问量:
来源:中翔检测 分享: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的酸蚀检验,包括碳素钢、合金钢等。无论是连铸坯、钢锭,还是经加工后的钢材,均可依据此标准检测宏观组织与缺陷,如疏松、偏析、缩孔残余等。
检验原理
利用酸液对钢材试样表面进行腐蚀,由于钢中不同组织和缺陷部位的耐蚀性存在差异,酸蚀后会呈现出不同的腐蚀程度和形貌。正常组织腐蚀相对均匀,而缺陷处更易被腐蚀,从而使低倍组织和缺陷在试样表面清晰显现,便于观察和分析。

试样制备
1.取样部位:依据钢材类型、生产工艺及检验目的确定。如对于轧制钢材,通常在钢材的端部、中部等不同位置取样;对于连铸坯,可能在横截面、纵截面特定区域截取试样,以全面反映钢材质量。
2.试样尺寸:一般截取的试样厚度在 15 - 25mm,尺寸应满足观察和分析要求,同时便于操作。对于大型钢材,可能需切割成合适小块,但要保证取样代表性。
3.表面加工:试样截取后,需对检验面进行加工。先用切割设备获取平整面,再通过打磨去除切割痕迹,使表面粗糙度达到一定要求,一般 Ra 为 1.6 - 3.2μm,为酸蚀创造良好条件。
酸蚀方法
1.热酸蚀法
酸液选择:常用的酸液有盐酸水溶液,浓度一般在 20% - 50% 之间,具体根据钢材种类和检验目的调整。
酸蚀温度与时间:温度通常控制在 60 - 80℃,时间根据钢材成分、试样厚度及缺陷类型确定,一般在 10 - 60 分钟。酸蚀过程中需不断搅拌酸液,保证腐蚀均匀。
2.冷酸蚀法
酸液组成:由多种酸混合而成,如硝酸、盐酸、硫酸等,再添加适量缓蚀剂,以控制腐蚀速度,避免过度腐蚀。
适用范围:适用于不宜采用热酸蚀的钢材,如某些对温度敏感的合金钢。冷酸蚀时间相对较长,一般需数小时甚至数天,期间要定期观察酸蚀效果。
检验与评级
观察方式:酸蚀后的试样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用肉眼或借助不大于 10 倍放大镜观察。对于一些微小缺陷,可能需使用立体显微镜辅助观察,全面记录低倍组织及缺陷的特征、分布情况。
评级标准:依据标准中规定的评级图片和文字描述,对疏松、偏析、气泡等缺陷进行评级。评级从轻微到严重分为不同等级,为钢材质量判定提供量化依据。例如,疏松评级中,0 级表示无疏松,随着级别升高,疏松程度加重。
结果报告
检验完成后,需出具详细报告,包括钢材名称、规格、生产批号、取样部位、酸蚀方法、观察到的低倍组织及缺陷特征、评级结果等信息。报告应准确、清晰,为钢材质量评估和后续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GB/T 226 - 2015 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标准,为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检验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方法,在钢铁生产、加工及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